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18章 我们是开披萨店的,专门画大饼
    起码到这会儿,还没多少人意识到这场简单的婚礼会带来什么。
    哪怕正式的观礼过程也就十多二十分钟。
    秦志明作为唯一到场的长辈,在神父主持的仪式上简单表达下就收工。
    幸好hk媒体的大肆报导,留下了大量细节满满的现场画面。
    可供后来品味。
    本来是那座白色大篷的雕塑感太强,具有强烈的夺目感。
    实质上是现场聚集的大佬太多,光是抓拍张全体合影,標註各自是什么人,都让人津津乐道。
    发哥本来是最抢眼的,这局面都只能站外围,发嫂还很不起眼的躲在另一边,都是好久以后才被发现。
    这会儿主要是把池世明扒出来是德叔女儿的男友。
    秦羽燁还把两位苹果公司、amd公司的助理专家都邀请过来,也算是公司参与见证。
    史蒂夫就算了,让卫东前脚完成婚礼,在公园车道边挨个儿送走各位,自己就立刻带了林望復和池世明搭乘港九列车返回鹏圳。
    这边的领导都来了,林望復的新坡加护照回鹏圳自然是没问题。
    虞晓秋还是机灵,没接受秦羽燁的邀请去沪海,跟著让卫东要去学习这俩是怎么工作的。
    事业才是当前局面的核心。
    连秦羽燁都不受这种刚结婚怎么就分开的影响,立刻劝了发嫂跟她一同隨秦志明到沪海,发哥隨时找机会都能飞沪海,更不容易被记者打扰。
    现在新娘子有全面建设沪海小家庭的宏大愿望了。
    池世明在港九专列上才详细匯报了沪海各部分这段时间的情况。
    从去年夏天开始的沪海工厂周边项目,都在陆续封顶落成,全都进入到装饰装修阶段。
    高级公寓已经有港台工程师、国外专家入住,但最紧俏的就是写字楼,从落成开始就有络绎不绝的各种中外企业来租用办公。
    哪怕沪海市区有大量的各种房產,但目前產权不明晰,现代化写字楼几乎等於零,更不用说完全由港方公司这边带领的写字楼內部管理,让境外企业都纷纷首选这座港资写字楼。
    主要就是商业中心、酒店的內部装修进度还在抢工。
    林望復都顾不上看外面的景色,全神贯注倾听这边的交流,从费率宾產生的那点惊疑之心又在褪去。
    当然在鹏圳火车站出来时,又有瞬间的飆升,这都什么地方啊。
    人山人海的乡村边境点,周围还到处都是茅草丛和芭蕉树,兵荒马乱的拥挤汗流浹背。
    男人都不由自主的把女性包在中心了。
    让卫东更是把女儿抱紧在怀。
    好在两部212早就过来等著接车,衝出这片超级喧闹还不够繁华的城区,就是著名的小渔村还真的是渔村,背后全都是各种工地的蜕化局面。
    池世明都说自己往返这么多次广九线,从来没在这里下车停留,光是看著都觉得焦头烂额。
    让卫东隱约有点懂后世偶尔刷到的財经小视频里那个词,过热。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局面过热反而会造成很多衍生问题,反而影响到正常秩序的发展。
    好在就这么三五公里的工地城区,立刻又衝进荒郊野外的田地,十几公里后才抵达这边的厂区建筑工地。
    但这边没了那种到处都躁动的发財气氛,反而井井有条。
    从两部车抵达,就是从团指挥长到营连指挥长的分批匯报介绍进度。
    这种不加掩饰的军队气息,严格按照流程、纪律和安全规范运作的状態,让林望復又充满了信心。
    看看让卫东在这里领导一切的气势。
    晶圆厂需要靠近水源,那就靠近水边去建,要不就挖条小河过来!
    卫生巾厂、化妆品厂的设备已经拖过来,如果要腾给晶圆厂,是不是会耽误影响这边工期,那就全部再开个厂区!
    没有审核审批,没有规划管理,开发区就这样说了就拍板动工。
    中午饭都晚了点,在工地上跟著所有人一起吃大盆菜,只给林望復说抱歉忍忍就这一顿,晚点住到五星级酒店,外宾的食宿都安排在那边。
    林望復听说让卫东和池世明,甚至那个千娇百媚的美少女还有带著孩子的少男少女都跟著住在工地上。
    开始有点震惊了。
    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精神?
    让卫东心头有主意,他就不把林望復带著去沪海,疯狂忙碌了一下午,肯定又要开闢一片新厂区,估计是要把封装厂的一部分放在这边,晶圆厂反正还要提升改造,那就乾脆到近水区域重建新的工厂。
    如果能趁机把污水处理厂也用苹果公司或者amd公司的美元建起来,那就等於又引进个先进项目。
    让卫东打主意搞明白后,依样画葫芦的搞到西二街那条小河去。
    总之伴隨新厂区,肯定又有一片新住宅区。
    差不多日头偏西没那么直晒暴热了,才带头呼啦啦的几大卡车人拉著去两公里外的海边游泳。
    这都成了工地上下午的固定娱乐项目。
    可带著hk仔和新坡加分堂主到海边,手里一边把女儿泡在海水里扑腾,一边指著远处隱约的轮廓线:“hk元朗,距离这边四公里左右的港湾,所以除了严防死守的鹏圳河那边,这一带就是全国各地懂得看地图的那种傢伙,拼命游过去偷渡的最佳位置。”
    这俩立刻注目远眺。
    池世明肯定清楚:“我这频繁往返江州到hk,肯定见过很多希望到hk的人,这几年hk的偷渡客也不少,还发生过漫山遍野拦都拦不住的局面。”
    林望復也有自己的体验:“实际上大马、新坡加也就是这十多二十年稳定下来发展才有比较好的局面,我小时候跟隨父母从大马迁移到新坡加,那也是为了改变前景命运,就算穷点,在新坡加看到的未来,肯定和大马不同。”
    让卫东就等,果然没多会儿,就有边防人员用绳子拴了一串牵过来。
    还给这边站在高处的基建团救生员打招呼。
    让卫东指指:“之前也不准我们游,后来发现我们是主动牵了个防鯊网,更是从来不出圈,才慢慢信任了我们,最后更是甄別出,说普通话的就不是要偷渡,说方言的就先拿下再讯问,反而效率高了很多。”
    三人都不看这边的美人翻浪,目光都注视著那一长串垂头丧气的背影。
    池世明已经很了解让卫东了:“建更多的工厂,修更多的楼,让更多人活得更好更体面,才是堵不如疏的方向?”
    让卫东大讚点头:“对!而且我还有了个新想法,我们要把这里建得特別漂亮,特別开放,就特別人性化,有胆量游过四公里的人,也一定有机会在这里获得一份好工作,从这里开始成家立业。”
    池世明仰头回望海岸线,斩钉截铁的说好。
    他在江州长大到高中,然后又去hk读完高中开始混跡街头当水客。
    当然让卫东跟他一说就通。
    林望復惊呆了:“这就是你们的想法吗?”
    让卫东笑:“是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时代,嗯,你不知道我们这会儿国內杂誌最流行吹欧美的人文关怀了,为了一只高压线上的猫,可以把整座城市停电来救……”
    新坡加理工男表示:“杜撰的吧,技术上只要停一条街就行,但我也没见过这事儿。”
    池世明哈哈大笑:“我看过我看过,我往返航班铁路只能看这些,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吗,可又不能带hk的书刊进来,被逮住要罚款。”
    让卫东是三四十年后完全看到了另一面:“其实是这会儿欧美社会经济富足,有钱就有礼貌有礼节,內地现在稳定下来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搞钱,发展经济搞钱,但这种搞钱是有限制的,起码冥冥中有这条限制,哪怕如我现在都想的是搞到財富就是我的吗?”
    抬手指著远处那些已经隱隱约约的身影:“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弱者,不那么聪明,听风就是雨,贪图眼前利益,占便宜跑得比谁都快,但如果社会风气好呢,又能大家都能遵守规矩,傻乎乎的挤著干活过日子,欧美国家是不是除了在意这些人的选票,反正福利上吃饱穿暖就不管了,其他红灯区、赌博、独品、高利贷、杀猪盘、宗教诈骗、保健品诈骗、庞氏骗局隨便你,掉进去就活该,巴不得优胜劣汰清理掉,聪明人可以不择手段的收割傻子。”
    池世明眯著眼:“hk不就这样么,哈哈哈,让我想起恩格斯说过的,资產阶级竭尽全力向民眾灌输,资本家的財富就是整个国家的財富,所以即使是伦敦东区最穷的爱国者,想到大嚶的財富和工业,都会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hk人可为富豪大佬们自豪了。”
    所以他才是小小年纪到了hk就看穿这点,先搞钱凑入场券,有了机会入场就……泡白富美也不是不可以,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软饭,而是真正有筹码上桌。
    七八十年代的人不多翻几本马恩列毛的著作,都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
    所以这会儿的理论储备其实蛮丰富的,譬如尤启立就是这方面高手。
    林望復再次惊呆,池世明看著不咋样的高中水平,认识这么深刻的吗?
    让卫东才给这真华裔解释:“这就是我希望你能了解的內地,这是个哪怕你傻点、笨点,也会儘量拉著一起变好的国家,具体到某个细节也许还不够好,但主旨是这个,你顺著这个思路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也许你就会慢慢明白我们是在干什么,总之欢迎你来內地,自由来去,我们会协助你去实现你的梦想。”
    林望復就要抱著思考的態度来慢慢吃这张饼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